足球直播内容

每周两件事:贝尔“识时务为骏捷” 国米后卫大家帮

发布时间:
标签:库里

这个专栏已经在24直播网开设了一段时间,基本上都是以数据为主;一定程度上也由于国内确实没人像我这么做,所以不少朋友会自觉不自觉的给我打上一个“写数据类文章”的标签。坦白讲我个人其实不太愿意被如此定位,原因很简单:数据说破天也只是工具而非目标,它是用来研究足球的,是和录像相辅相成的,而非独立于足球录像之外存在。因此,对球场画面的深入解读,永远是足球分析的基础,它比数据更重要,跟数据也从不冲突。

因此,在和编辑商量之后,我决定开设这样“每周两件事”这样一个小的专题,不去深挖数据,只是从刚结束一轮的比赛中,挖一些小的细节,用战术图解的方式跟大家聊聊。其实就我所知,这种写作风格的典范是对数据颇有研究的美国著名篮球记者扎克·洛维;而效仿者中也不乏中文博主“篮圈即是原点”这样的数据大神。其实大家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:懂数据的基础,其实是懂球。

本周跟大家聊聊:

1 贝尔,最“识时务”的踢法:

至少在C罗刚离队的一段时间,贝尔陷入了一个“放飞自我”的怪圈中。他在频繁贡献低质量外围持球之余,将自己的身体素质优势浪费殆尽。尽管理论上速度在边路更容易发挥,但事实上以皇马对高控球率以及西甲其他球队常见是收缩打法而言,球队给贝尔创造反击冲刺的空间也相当困难。其结果是:一方面,贝尔在18-19赛季贡献了相当拙劣的持球数据:每90分钟4.7次盘带及一对一,成功率51%,以及1.5次progressive run——三项数据全部连西甲前30都排不进去;另一方面,皇马则丢掉了最引以为傲的“把球打到禁区内”的能力:全队整季禁区内触球频率,跌至西甲第3。

这其实是一种因自我定位不清晰,反过来伤害球队的做法。无论贝尔出道时风格如何,现如今他都必须意识到,再去强调自己曾经在边路“趟平世界第一右后卫”已经毫无意义;相反其无球对抗能力,至少在西甲层面却相当具有优势。那么贝尔的正确用法,自然是“多做无球内切”、“多抢点”。今晨的这场比赛,贝尔也确实拿出了自己“识时务”的一面。

来看几张图:

这是开场后不久贝尔的一次内切打门。我用鼠标标注出了贝尔的移动轨迹。当然,贝尔确实是在无人盯防的状态下把球打丢了,但重点在于之前的无球跑动。请注意贝尔是在皮球被转移到右路的情况下,从左侧边线开始,向门前靠拢。那么,这种无球内切的意识有多重要呢?来看看卡瓦哈尔传球时皇马的站位就知道了:

本泽马习惯性的向边路拉扯,皇马中场确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有人去填补本泽马留下的空当,可问题是,这两个人是伊斯科和莫德里奇。指望他俩去对抗、争顶显然不现实。此时贝尔的切入就意义重大了。

确实,贝尔的射门打偏了;但战术层面,这次进攻已经完全打成了。

相似情况还有这次:

由于此前皇马已经两次传中,贝尔早就移动到了禁区内,因此这次我没有用鼠标标注出贝尔从边路向中路的移动轨迹。但与刚才相同的是:如果贝尔不过去,那么皇马在中路的抢点人数是绝对不够的,本泽马的这种所谓“策应”也会称为无稽之谈。来看传中瞬间的静态图:

本泽马站在那个位置上能干什么呢?其实他就是为卡瓦哈尔增加了一个“过渡”的机会;当然,如果贝尔不内切,卡瓦哈尔也只能选择把球分给本泽马,再试图从边路搞一搞个人突破,因为抢点的只有一个伊斯科(还越位了)。但贝尔到了中路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

事实上,贝尔只要能够及时出现在禁区内,别管他打门进没进,就比他一个劲在外围要球强得多。比如下面这球:

最终贝尔的这次失败射门被记作了助攻。但从战术层面讲,这是不是助攻根本就无关紧要,重要的是:贝尔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上。我仍旧用鼠标标注出了贝尔的移动轨迹,这里要看到的是,本泽马向门前插、包后点,伊斯科向前点冲,其实都是很常规的跑位方式。二人也确实各自带走了一名中后卫。此时贝尔在本泽马身后向中路移动,一下子就把二人留下来的空当给利用起来了。如果门迪的球传的再高一些,更利于身体对抗,那贝尔的优势会更明显——毕竟作为边锋,他无球内切时的对抗对象,是对手的边后卫。

2 国米的防守:中场如何帮助3后卫?

我们都知道3后卫阵型防守时大多会变成5后卫,也就是让中场的两名边路球员回来,承担边路防守任务。但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:如果3后卫的防守体系,在中路漏人了呢?

其实答案很简单:还得靠中场来补。这时候就比较考验中场球员的防守意识了。今晨的米兰德比中,国米就比较清晰的体现了这一点:

典型的中路漏人,中场来补。这次其实是在中场回收不及时的情况下,后卫无奈之下出了错,然后,中场又帮后卫给补回来了。防守全过程比较复杂,我们分3张静态图解析一下:

第一步,当米兰从中路靠左位置发起进攻时,国米防守其实是相当被动的。因为中场根本来不及回防,米兰甚至是4名球员直接持球冲击国米的3人防线。此时3中卫不得不向自己的右侧整体移动,戈丁作为靠右中卫,处于整个防线的最右端。当然,他们不需要过分担心左路,因为阿什利·杨已经补过去了。

但麻烦在于有球一侧——特奥持球后必然把戈丁带到边路,此时中场还没回来,于是中间的德弗里尴尬了——米兰中路有两个人,他怎么盯?最终他选择站在原地不动,把身后的恰球王防死。可持球的雷比奇怎么办?雷比奇身前可是一片开阔地。

结果,本该出现在德弗里身前起到保护作用的布罗佐维奇,第一时间把德弗里的活个接了过来,开始疯狂回追,于是两秒钟后,画面是这样的:

嗯,克罗地亚人双琪夺面。布罗佐维奇这次回追防守,真的很漂亮。

还有一种情况是:如果我们把防守体系理解为5-3站位,那么,边路防守球员,是必须要替中后卫去补位的。尤其是在中后卫不得不同伊布这种中锋对抗时,这样的补位就尤为重要:

这次尽管因为万恶的特写镜头,我们没办法完全观测清楚阿什利·杨的移动轨迹,但还是可以通过静态图,看出其防守经验所起到的作用。这次我们仍旧需要三张静态图:

米兰长传发起进攻,什克里尼亚尔跟着伊布向前顶,试图和伊布拼抢争顶。这一举动当然会在中路留下空档,于是阿什利·杨回开始适当向中路回收。

事实证明,阿什利·杨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什克里尼亚尔,没扛过伊布……(奉先略可怕了……)

伊布对抗成功后直接带球向前推进,注意黑色阴影——其他人只能是从身后试图干扰伊布,真正阻挡在伊布身前的,正是刚才选择放弃自己防守对象,移动到中路补位的阿什利·杨。

而国米真正聪明的地方就在于:一旦“延阻”的功效实现后,他们会迅速把阵型调整回来。短短一秒钟后,什克里尼亚尔跑了回来,于是,阿什利·杨又乖乖把中路让给本该属于的队友,自己回到了本职岗位上去:

注意两个阴影区域,什克里尼亚尔已经回到了中路,而阿什利·扬则顺势到了边路。结果是:米兰从中路打到边路,两个持球人,面对的都是阿什利·杨……

其实球场上的很多细节都非常值得深入分析,战术的魅力并不在于趋近于“兵法”的语焉不详的叙述,而在于它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堆砌而成的一个宏大体系。每周两件小事,聊的并不是战术缩影,而是回归到赛场上,看看宏大的战术,最终如何落脚到绿茵场上。

对贝尔的分析非常到位,好钢用在刀刃上,速度在反击时候是把利刃,但是在正地进攻并不能显现,特别是禁区之内已经没有那个男人。伊斯科和贝尔反复向禁区前插会极大程度帮助本泽马进行抢点,也把进攻盘活,让体系更立体。
 

小编这样的改变或许是好事,实话实说之前的文章我也有完整看过两篇,包括分析梅西那篇。但是真的太长了,可读性不太高,只有技术宅极客小群体喜欢!没办法,理工科毕竟少了点浪漫

回到顶部